图片
图片
幽 兰 赋
隋唐 李纲
图片
序:兰有二种,花以春者似蕙,花以秋者为菊。楚辞曰秋兰兮青青,绿叶兮紫茎。又曰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。今世人之所识者素花丛本,特春兰耳。余尝得一种兰于亡友肖子宽家,绿叶紫茎,其香似春兰而加芳。食之味尤辛甘,可以调羹。曹子建七启于肴馔之妙,言紫兰丹椒,施和必节,滋味既殊,遗芳射越。乃知兹兰可食,其为秋兰无疑也。二兰皆喜生于高山深林,阒寂无人之境,则芬芳郁烈,茂盛而远闻。移而置于轩庭房室之间,不过一再岁,花益鲜而香益微,盖其天性如此。
故古人又以幽兰目之。与夫山林隐遁之士,耿介高洁,不求闻达于人,而风流自著者,亦何以异?故感而赋之。
图片
相百卉之芳菲兮,待培植而乃成。何茲兰之异禀兮,处幽僻而方兴。高山崔嵬而蘢樅兮,深林杳杳以冥冥。下波涛之喷激兮,上雪霰之飘零。邈人迹之不到兮,兰于焉而独馨。言茁其芽,载擢其英。春与蕙兮偕秀,菊兮并荣。或素花而丛本,或绿叶而紫茎。虽春秋之异种,岂殊德于幽贞。耿介自许,芬芳谁与?久而不知其香,晦而不改其度。荣何谢于光风,瘁何伤于白露。配芝桂以为友,奚萧艾之能侣。
图片
类同心之契合,比明德之欣附。淑人君子,爱而不忘;蒸以为藉,沐以为汤,纫之为佩,刈之为防。实有取于雅操,非徒慕夫国香。若夫出自故山,同夫小草,资耳目之嘉玩,供园林之幽计,虽得托于孤根,盖已违其所好。譬若高洁之士,隐遁之人,蹈山林而长往,友麋鹿而同群,付功名于脱屣,等富贵于浮云,室虽迩而人则远,可得闻而不可见,有泉石之枕漱,无猿鹤之惊怨。晦其迹而弥芳,怀其道而愈显。子真谷口,德公鹿门,二子食薇于首阳,四皓采芝于商山。名与实兮,兼茂;心与迹兮,俱闲。播清芬于今古,亦何以异于幽兰!
图片
图片
注释
①李纲(547-631年7月30日),字文纪,初名李瑗,隋唐时名臣,观州蓨(今河北景县)人。祖父李元则,为北魏清河太守。
②紫茎:即紫茎泽兰,为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。
③终古:久远;永远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怀朕情而不发兮,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。”
④素花:白色的花。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緑葉兮素華,芳菲菲兮襲予。”
⑤肴馔:泛指饭菜。三国 魏 曹植 《侍太子坐》诗:“清醴盈金觴,肴饌纵横陈。”
⑥紫兰:又名苞舌兰连及草白芨。花美适合观赏,花色呈紫红色所以名为紫兰。亦是中草药。
⑦丹椒:即花椒。木本,果实红色,因称。三国魏曹植《七启》:“紫蘭丹椒,施和必節。”
⑧射越:发散得很远。
⑨阒寂:死寂,幽静。断绝,寂灭。出自南朝梁江淹《泣赋》:'阒寂以思,情绪留连。'
⑩隐遁:隐居起来,逃避尘世隐遁山野,不问政事。出自《后汉书·宣秉传》:“遂隐遁深山,州郡连召,常称疾不仕。”
⑪耿介:正直不阿,廉洁自持。不同于流俗。出自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独耿介而不随兮,愿慕先圣之遗教。”
⑫闻达:有名望;显达。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:'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'又:'在邦必达,在家必达。'
⑬异禀:非凡的天资。出自汉陈琳 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此乃天然异禀,非钻仰者所庶几也。”
⑭崔嵬:本指有石的土山。后泛指高山。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:“陟彼崔嵬,我马虺隤。”
⑮喷激:喷涌激荡。唐孟郊《峡哀》诗之一:“谷號相噴激,石怒争旋迴。”
⑯雪霰:下雪时,还没凝成雪花的雪粒子。闽徐夤《忆牡丹》诗:“緑樹多和雪霰栽,長安一别十年來。”
⑰载擢其英:茁壮生长着的兰芽之美。
⑱幽贞:高洁坚贞的节操。
⑲刈:割(草或谷类)。
⑳雅操:雅正的乐曲;高尚的操守。出自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。:'弹《南风》之雅操,发清商之妙曲。'
㉑枕漱:即“枕石漱流”。指隐居山林。【出自】:南朝·宋·谢灵运《游名山志》:“俗议多云,欢足本在华堂,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,故保其枯槁。余谓不然。”
㉒子真谷口:扬雄典故《法言》:“谷口郑子真,耕于岩石之下,名震京师。”喻指隐士隐居的地方。
㉓德公鹿门:后汉 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,采药不返。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。鹿门:即鹿门山,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。原名苏岭山,汉建武时,襄阳侯习郁建庙于山上,刻二石鹿置于庙前神道两侧,此庙称鹿门庙,后来称此山为鹿门山,史上孟浩然曾隐居此山。
㉔二子食薇于首阳:典出《史记》卷六十一〈伯夷列传〉。伯夷、叔齐辞让王位,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,在周灭商后,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,采薇首阳,最后饿死。后遂用 '首阳采薇'等喻人坚守气节。
㉕四皓采芝于商山:秦末有四皓东园公﹑甪里先生﹑绮里季﹑夏黄公见秦政苛虐,乃隐于商雒,曾作歌曰:'莫莫高山,深谷逶迤。晔晔紫芝,可以疗饥。唐虞世远,吾将何归?驷马高盖,其忧甚大,高贵之畏人,不及贫贱之肆志。'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app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