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紫苏叶为唇形科塔花族植物皱紫苏、尖紫苏等的叶或带嫩枝,其叶背面常呈紫色,气清香,味辛性温,归肺脾经,入药有疏风散寒、行气和胃、解鱼蟹毒之功效,以叶多而片大、色紫、不碎或茎枝外皮色紫棕、香味浓者为佳,在南方7至8月、北方8至9月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,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,然后均匀地摊铺在竹篦子上置于通风处阴干(在阴干的过程中需要定时翻动紫苏叶,以确保均匀受干以免发霉变质),然后将叶子采下贮存。紫苏具有多种形态,包括全紫、全绿和叶两面不同颜色的变种,不同形态的紫苏各自具有独特的香气,都具有可以入药的特性。主产于江苏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临床水煎内服常用剂量为5~10克,重剂可用至30~60克,生用。明·龚廷贤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有歌诀云“紫苏叶辛,风寒发表,梗下诸气,消除胀满。”《本草正义》云:“外开皮毛,泄肺气而通腠理,上则通鼻窍、清头目,为外感风寒灵药。”在临床上,紫苏叶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咳嗽呕恶、妊娠呕吐、食欲不振、鱼蟹中毒等病症。紫苏子有降气消痰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痰壅气逆、咳嗽气喘、肠燥便秘等病。紫苏梗有理气宽中、止痛安胎之效,常用于治疗胸膈痞闷、胃脘疼痛、胎动不安等疾病。在日常烹饪中,紫苏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,其独特的芳香物质(如紫苏醛)赋予了它去腥、增鲜、提香的功效。 紫苏,又名桂荏、白苏、白紫苏、青苏、苏麻、红苏、赤苏、红紫苏、水苏、回回苏、鱼苏、香苏等,一年生草本植物,一般生长在村边、路旁或荒地湿润环境,比较耐高温,特别是夏季雨后生长最快。现代科学研究发现,紫苏叶中富含挥发油、紫苏醛、柠檬烯等活性成分,这些物质赋予了紫苏叶镇吐、镇静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抑菌、抗氧化、抗肿瘤、促进肠道蠕动以及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。在临床上,紫苏叶对于风寒感冒、妊娠感冒、慢性胃炎、慢性支气管炎,以及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术后出血等病症,均显示出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日本学者发现大剂量紫苏叶与速尿联用,能够有效解河豚鱼中毒之危。 紫苏叶是临床上常用中药,是治疗感冒和调理肠胃疾病的中成药的重要组成成份,如藿香正气水、感冒清热颗粒、午时茶颗粒、保济丸、通宣理肺丸、香苏正胃丸、香砂养胃丸、参苏理肺丸、小儿至宝丸等都含有紫苏叶。图片
通常所说的紫苏,其叶片整体呈紫色,香气浓郁,常被用作香料,而叶片全绿的紫苏被称为“白苏”,香味相对较轻,适合作为配菜与烤肉一同夹食。在广东地区则常见叶面绿色、叶底紫色的紫苏,味道适中,非常适合烹饪时配菜,也是饮片中最为常见的品种。晒干后的紫苏叶可以泡水作茶饮用,气味芳香怡神;在煮鱼(鲫鱼除外)或蒸蟹时,加入少许紫苏叶能显著提升菜肴的口感,除腥、提香、增味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解鱼蟹之毒。 紫苏叶与紫苏梗:一般认为,紫苏叶偏于发表散寒,多用于风寒表证;紫苏梗偏于理气宽中、止痛安胎,多用于气滞胸膈痞闷、胃脘疼痛、嗳气呕吐、胎动不安。图片
紫苏叶茶 处方:①鲜紫苏叶3~5片,开水冲泡即成。 或②干紫苏叶2~3克,开水冲泡即成。 功效:解表散寒,化痰止咳,行气和胃。 主治:风寒感冒初起或受寒后肠胃不适(腹胀、恶心)者适宜饮用。苏叶葱白生姜汤(又名紫苏葱白饮) 处方:鲜紫苏叶20克,葱白3根,生姜5片,煎煮20分钟。 功效:解表散寒,理气和胃。 主治:轻中度风寒感冒初期,恶汉怕冷明显,发热较轻或无热,头痛、鼻塞、流清涕、打喷嚏,周身酸痛,无汗或微汗;或伴有胸闷不舒,脘腹胀满,恶心欲呕,食欲不振,口不渴,舌苔薄白,脉浮紧者。紫苏姜枣茶 处方:鲜紫苏叶10克,生姜片3片,红枣15克,水煎作茶频服。 功效:温胃散寒,理气止呕,解表散寒。 主治:外感风寒初期(轻微怕冷、发热,无汗、头痛、鼻塞、喷嚏、流清涕),或脾胃受寒(受凉、饮食生冷)而致脘腹冷痛,胀闷不适,恶心呕吐,食欲不振,胸闷嗳气。 附:在“紫苏叶+生姜”基础上配制而成的处方比较多见,譬如①紫苏叶+生姜片+红糖(紫苏姜糖饮):用于风寒感冒初起调治;②紫苏叶+生姜片+粳米(紫苏姜米茶):温中散寒,健脾和胃,用于调养脾胃虚寒;③紫苏叶+生姜片+柠檬片(紫苏姜拧饮):调治寒湿重(身体困重)、空调病等;④紫苏叶+生姜片+蚬鸭(紫苏鸭):用于调治风寒侵袭、肺胃虚寒;⑤鲜紫苏叶+生姜片+田螺(紫苏炒田螺):化湿解毒。田螺肉咸寒,能清肝热、利尿消肿,与紫苏叶搭配不仅风味独特,还能解酒毒、消痔疮;⑥紫苏叶+生姜片+陈皮(紫苏陈皮茶):温中散寒、理气和胃,用于调治胃脘胀满冷痛、胸闷痰多;⑦紫苏叶+生姜片+淡豆豉:调治风寒感冒初起,症见恶寒,轻微发热或不发热,头痛、鼻塞、流清涕、打喷嚏,伴身体轻微酸痛,无汗或汗出不畅,咽喉痒,咳嗽,轻微恶心,食欲不振;⑧紫苏叶+生姜片+大蒜头(或白芷):治疗海鲜过敏。苏子杏仁茶 处方:紫苏子6克,苦杏仁6克,橘皮4克,蜂蜜15克。 制作方法:将紫苏子和苦杏仁捣碎成细末,橘皮切碎后与茶叶一同放入茶壶中,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饮用。 功效:润肺止咳,化痰下气。 主治:咳嗽痰多及气喘者有显著疗效。图片
紫苏叶常用配伍 紫苏叶+砂仁:紫苏叶、砂仁皆味辛性温,辛散温通,芳香理气,善理脾胃气滞,均能和中理气安胎。紫苏叶长于解表散寒,砂仁长于化湿。二药配伍,常用于治疗寒湿内阻,气机不畅所致胸腹胀满、恶心呕吐、胎动不安,凡妊娠中虚气滞者用之最宜。 紫苏叶+人参:紫苏叶辛温解表,人参甘温补脾肺之气,二药配伍,可以治疗气虚外感。 紫苏叶+广藿香:二药均具有芳香辛散而不燥烈、微温化湿而不燥热的特点,紫苏叶长于行气宽中,广藿香长于化湿和中,二者相须为用,具有解表散寒、散邪辟恶、理气化湿,治疗暑月外感风寒,内伤生冷,恶寒发热,头痛身痛,脘腹痞满,呕恶泄泻等。 紫苏叶+蝉蜕:紫苏叶发散风寒、行气宽中;蝉蜕轻浮升散、疏散风热、利咽透疹。二药配伍,药性平和,能祛风解表,适用于外感表证轻者。 紫苏叶+苦杏仁:紫苏叶善于解表散寒,兼能宣肺化痰止咳;苦杏仁善于降气止咳平喘。二药配伍,外能解表散寒以取微汗,内能调畅肺气以化痰止咳,常用于治疗风寒或凉燥犯肺所致的恶寒头痛、咳嗽痰稀、气促鼻塞等症。 紫苏叶+广陈皮:紫苏叶行气宽中;陈皮理气调中、燥湿化痰。二者配伍,既能理气燥湿化痰以治疗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、胸闷不舒,又能行气宽中除胀以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、恶心呕吐。 紫苏叶+黄连:黄连大苦大寒,苦能燥湿,寒能清热,为治疗湿火郁结之主药;紫苏叶芳香化湿、行气宽中。二药合用,清湿热、化湿浊,用于治疗于胃家湿热、胃气上逆所致湿热呕吐不止。 紫苏叶+葛根:二药均轻扬升散,为解表之药。苏叶兼芳香化湿,葛根兼生津止渴,两者配伍治疗湿热病症。图片
紫苏叶可以作为凉拌菜或用于包裹生鱼片、烤肉,生吃紫苏叶能解表散寒、行气和胃,并有助于解毒杀菌、增味提香。但是,要注意体内火旺的人群应避免食用,也不宜长期单一食用。 关于紫苏叶的膳食良方比较多见,后续抽空分享一些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app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